深网观察 第772期|运营商“内鬼”成电诈帮凶,手机实名制不能“名存实亡”
- 来源:读创
- 时间:2023-08-26 05:13:07
(相关资料图)
8月23日,微博 吉林电信回应,网传“吉林电信向缅北诈骗集团提供8000多万个手机号码”为不实信息。有部分自媒体账号利用近期公众对缅北诈骗的关注,移花接木制造了上述不实信息,进行恶意炒作传播,将依法维权。
自媒体利用缅北关注度恶意炒作不假,但吉林电信的声明仅是针对自媒体的不实标题,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在意的不是吉林电信提供个人手机号码数据的多寡,而是电信诈骗频发之下,运营商“内鬼”泄露用户个人信息和利用系统审核漏洞,大批量提供虚假手机号码给诈骗分子的事实。
根据央视《今日说法》的报道,警方抓获的23名运营商“内鬼”,每个人获利从几十万元到近千万元不等,警方恢复的数据就包括上述提到的8000多万条手机号数据。这意味着运营商内部有8000万个手机号码被犯罪嫌疑人用来注册微信,成为电诈、网赌帮凶。
为何犯罪嫌疑人能拿到这么多手机号码?报道中提到的一个常见路径是,运营商“内鬼”通过签订虚假号码池业务合同,骗过运营商内部审核,在运营商机房搭建服务器,非法侵入运营商短信网关系统,将接口提供给下游微信注册商使用,再通过运营商号码池抽取空号资源,使用大量空号接收、发送短信验证码。通过虚假号码池业务,中间商从省级运营商那里拿到大量手机号码注册微信号并卖给不法分子。相当于运营商“内鬼”绕过了手机号码要实名制这一硬性规定,也骗过了内部审核,一条黑灰产利益链条由此形成。
从2013年至今,电信实名制已经落地十年。2013年7月,工信部发布《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2015年9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手机实名制开始实施。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一人一卡一号的状态依旧难以实现。电信诈骗往往始于一条短信、一个电话,在一些专家看来,电信诈骗如此猖獗,电信运营商难辞其咎。此前有媒体曾报道,很多电话卡在售出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实名绑定,这一行为俗称“养卡”,是行业内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其背后的主导者正是经销商甚至是运营商自己。大批量手机号码“实名不实人”,还有违法分子利用运营商“内鬼”提供的多个虚拟号码注册社交平台账号,以此来进行杀猪盘的诈骗。用户在明,诈骗分子在暗,运营商不能让手机实名制“名存实亡”。
有网友提到,三大通运营商对诈骗电话等高风险电话卡已有识别技术,依靠现有的技术,运营商能不能对未实名的来电进行拦截,减少诈骗的发生。《今日说法》的报道暴露了运营商内部管理和审核的漏洞,也证明了运营商对于个人信息实名制的操作存在一定的灰色地带,不能让运营商自己人监督自己人,有关部门对于运营商的监督管理力度也要加强,对于暗箱操作、违反实名制规定的运营商,可以加大其违法成本,形成震慑,让手机实名制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源头打击电信诈骗。
来源:深圳新闻网 出品人:蓝岸 总策划:肖刚 评论员:梁煖
关键词: